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63号)、《北京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管理实施细则》(京经信发〔2023〕25号)要求, 2023年第二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已经公告。本报告从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整体情况入手,围绕企业概况、各区企业数量情况、企业划型、各区大中小企业占比情况、行业情况、存续时间情况、社保情况以及与本年度第一批进行比对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多角度展现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2023年第二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数量共有566家。
1、基本情况分析
北京市各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海淀区企业数量位居第一,有183家,占比32.33%,较本年度第一批增长一倍以上;延庆区企业数量最少,仅有3家,占比0.53%。此外,怀柔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数量较第一批环比增长最为迅猛,增长了5倍以上。整体来看,北京市海淀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保持活跃状态。
所示,在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小型企业数量最多,占比74.03%;其次是中型企业,共124家,占比21.91%。此外,中型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较本年度第一批相比增长超过两倍。在北京市此次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小型企业最为活跃,中型企业增长量最大。
可以看出,在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中,丰台区和昌平区的小型企业占比最大,二者都在90%以上,顺义区、通州区、怀柔区密云区的小型企业占比次之,均在80%以上。西城区、朝阳区、房山区、平谷区和延庆区的中型企业占比较大,在30%以上,其中西城区的中型企业占比达40%。
2、行业分析
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高达426家,占比75.4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59家,占10.25%;制造业37家,占比6.54%,环比增长117.65%;批发和零售业13家,占比2.30%,较第一批环比增长160%。综上所述,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较本年度第一批增长量均大于一倍。
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存续时间9年以内的企业比重最大,占比49.82%,较第一批环比增长67.86%;其次是存续时间10-19年以内的企业,占比33.75%,较第一批环比增长117.05%;然后是存续时间20-29年以内的企业,占比14.31%,较第一批环比增长200%;最后存续时间30年的企业比重最小,占比2.12%,较第一批环比增长33.33%。说明在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存续时间9年以内的企业比较活跃,存续时间20-29年以内的企业增长量最大。
3、规模分析
从图6可以看到,在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社保人数在50人及以下的企业比重最大,占比63.43%。社保人数在301人以上的企业比重最小,占比4.24%。此外,与第一季度相比,社保人数在301人以上与101-300人之间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环比增长均超过两倍。
如图7所示,在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数量最多,有294家,占比51.94%,较第一批增长量为143家;注册资本10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数量最少,有63家,占比11.13%。
综上所述,北京市在2023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企业数量较第一季度总量增长近一倍,其中海淀区认定企业数量稳居第一,怀柔区认定企业数量环比增长最为迅猛。
在企业划型上,小型企业最为活跃,中型企业较本年度第一批增长量最大。在各区企业占比上,丰台区和昌平区的小型企业占比最大,朝阳区、西城区、房山区、平谷区和延庆区的中型企业占比较大。
从行业情况来看,北京市本年度两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中的企业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较本年度第一批增长量均大于一倍。
从存续时间情况来看,第二批专精特新企业存续时间在9年以内的企业较多,存续时间20-29年以内的企业较本年度第一批增长量最大。第二批企业人数在50人及以下的企业比重最大,注册资本多集中在1000万-5000万元之间。
综上所述,关于北京市2023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情况分析文章,如果您需要办理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或者想更多咨询问题,请联系大通天成在线客服。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电话13391522356。